那麼到底設計師何以為師呢?為什麼要去理解“師”的這個概念呢?其實我是換位元思想,即站在客戶的角度,充分考慮他為什麼要找你做設計的理由?如果搞清楚理由就是找到了自己的設計之師。而自己換位思想,找不到這個師之理由的話,那麼自然您還不算是設計師,那就在每天別人叫你設計師的時候,多多思考設計師何以為師?而其中設計師的師,也是需要我們每天去努力工作和學習的,不斷的改善提高自己的設計水準和綜合素質。讓自己從設計員到設計師的蛻變中,對得起設計師可以為師。

找設計師需要理由嗎?

我們去找客戶需要理由嗎?我想更多的是目的性,而往往目的性越強烈,也越是容易失去客戶。客戶找你是需要理由的,他的目的性也是正常的,目的是滿足他要求的設計價格、風格、服務、溝通方式等等。打個比喻:市場上一件襯衫有幾十元一件的,也有上千元一件的,為什麼還有很人會買上千元的襯衫?因為他給予理由,什麼理由?高級的材料、做工、成本、服務、品牌等等,所以這個理由滿足了這樣的客戶去買。再高的設計費也是要給予客戶理由的,只要考慮到給予理由,自然客戶毫無理由的選擇了你。

在接待任何一個專案和客戶,都需要將自己轉換為對方,站在他的立場考慮,你有哪些理由可以成為他心目中的設計師?你有哪些理由可以滿足這個項目的完成?分析出客戶的需求,處理好雙方之間的冷暖關係,設計好他期待的作品,消除他疑惑的信任感,給予了充分的理由後,你就可以得到他找你的理由……

要做好設計,先別做壞設計

這句話是我考慮甚久得出的,雖然貌似很無聊,我卻認為非常重要。創業初期的設計朋友,請時刻記得這句話,然後留點空白,讓你自己去思考。因為很多人在接單子的時候,只想著是單子是利潤,而忽略了這個設計本身造成的好壞。

我曾經目睹上海一家策略公司,溫州的一個企業找他們做品牌推廣項目,該公司派人分析客戶企業背景和實際情況,若達不到自己要求,就放棄操作這個項目,即使客戶付再多的項目費,也堅持寧願放棄。我當時不明白,為什麼給那麼多錢也不做?後來我明白他們公司為什麼一直那麼成功,因為他們只做好設計,不做壞設計,那是他們保持長期發展的戰略和原則。

所以在初期創業中,我也在選擇客戶上開始有了原則,儘量讓好的設計找到自己。

突出就是優勢

一定要突出,作為設計師必須要有亮點。現在會滑鼠會用軟體的人都稱自己是設計師,藝術系畢業和設計師人才越來越多,這個行業的競爭激烈也是這個時代的表現之一。大大小小的工作室和設計公司多如牛毛,甚至有人冷笑設計公司現在比WC還要多。這個時候設計師必須要做出自己的獨特性,創業的設計師經營公司也要與其他要有差異性,突出就是優勢,那非常重要。

設計沒有好與壞,只有對與錯

以上我說的好設計和壞設計,自然是設計的前提。而設計有好和壞嗎?我更希望大家用對與錯來看待這個問題。作為設計師,他不是藝術家和商業師,首先應該是為業主解決實際問題,才是對的設計。不懂設計的人才會到處說這個設計好或者不好,為什麼這樣說?因為任何一樣作品都有他的遺憾,哪怕是大師的五星級賓館都是有遺憾的,所以不該用好不好來判定。出發點和目的性不同,自然設計的要求和本質也不同,違背了設計本意就失去意義,更何談好壞?所以在對與錯之間去思考設計,會更準確的為客戶解決實際問題,找到設計的真諦!

馬伯庸在 《親王駕到!馬伯庸教你如何做一個萬年好甲方》 說:對我們甲方來說,藝術性是第三才需要考慮的因素。

我們第二考慮的是如何有效率地把核心信息傳達到客戶那兒去。無論多麼惡俗粗暴。當藝術性對效率有損害的時候,我們會毫不猶豫地犧牲掉藝術,哪怕它多麼驚世駭俗。